立德創業 勤謀發展報初衷
吱呀的風車、盎然的草坪,通透的溫室、成排的大棚,彩磚長廊、仿古閑亭、熱帶水果園、植物科譜園、農藝體驗區,當您身處其中,不會覺得自己處在一座農業莊園之中,但是,的確,您就處在一座現代農業莊園之中——仙居首家創意農業體驗園德豐莊園,由朱福平投資建設的體驗版的“創意休閑農莊”。
二十小伙忙生計 懷揣夢想闖市場
1992年,改革開放初期。18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在當時這個掌握一門手藝就能養家糊口的年代,為了生計,他選擇了跟隨親戚一起去建筑工地搭竹架。但作為初來咋到的新手,在剛開始的一年時間里,他自然就成為了工地上搬運工、運輸隊長,每天賺著4、5塊錢的工資。為了掌握這門手藝,每次總是虛心請教,師傅們終于將技術要領傾囊相授,經過四年時間的磨礪,漸漸地,他從一名搬運工、運輸隊長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包工頭。如何能夠尋找到更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來實現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夢想,是始終在他腦海中思考的問題。
獨到眼光覓商機 “以小變大”創業路
在建筑工地上四年的時間經受的是夏日的炙烤,冬日的寒風,但時間終究是短暫的。一個偶然的機會,從鄰居家的電視上看到國外綠樹成蔭的畫面后,抱著“經濟發展,綠化需求前景廣大” 的信念,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說服了種菜的父母改種花卉。1996年,用打工積攢的三千塊錢在自家的二畝地里插下了薔薇的枝條。但在當地人看來,這是一個傻子舉動,好好的錢不賺,去種什么玫瑰花?這個孩子肯定要敗家!但是靠著老父親起早貪黑的管理,經過半年的辛苦照料,在花期成熟后,一萬多支玫瑰花被市場搶購一空,扣除成本,總共賺到了三萬多。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他也成為了村里為數不多的“萬元戶。
90年代末,新農村建設剛起步,在成功的賺到第一桶金后,在經過多方面條件比較和市場分析后,1997年,朱福平把眼光瞄準了苗木種植。承包了鄰居家地擴大生產,并嘗試著將苗木打入綠化施工領域。2001年6月,他用所有的積蓄和東拼西湊借來的錢出資50萬元,注冊成立了仙居縣創業園林藝術有限公司。2003年1月,他在官路鎮石井村租賃土地300多畝,購買種植了當時市場暢銷的桂花、香樟等20個品種的苗木,通過“大苗換小苗”的不斷循環,并在次年實現了銷售盈利。苗圃的建設過程中,經歷了大旱的考驗,經歷了50年一遇的臺風“麥莎”的洗禮,但當春天來臨時,滿園的綠色猶如金色的寶庫呈現在眼前。
2010年9月公司更名為臺州創業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也從50萬元增加到1050萬元。同年,苗圃面積新增400多畝,總面積將近800畝,苗圃從一個變成了幾個,價值近4000萬元。2011年,公司獲得了城市園林綠化3級資質,主要從事園林工程設計、施工及花卉苗木種植。隨著工程項目的增加,2014年10月,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加到5000萬元,更名為臺州創業園林集團有限公司,并控股德豐農業、德創農林、逸安酒店3家子公司,創業園林也認定為了“臺州市農業龍頭企業”。2015年10月,公司被確認為城市園林綠化二級資質。
休閑體驗新模式 “德者豐收”創新路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根據仙居縣生態農業規?;陌l展要求,休閑觀光農業成為了朱福平二次創業的新選擇。
2013年3月,臺州德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項目用地300畝,總投資3000萬元。按照規劃先行、有序發展、規模開發、樹立特色的原則,拓展設施栽培、生態養殖、立體種養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主打產品臺灣火龍果、芒果、菠蘿等熱帶特色水果,打造集有機農業生產、旅游觀光、創意體驗、休閑度假、配送銷售為一體的大型有機綜合產業基地。并不斷完善旅游休閑服務,建成吃、住、游、購、娛一體的多功能創意農業體驗區。
整齊排列的生產大棚,綠意盎然的生態草坪,充滿自然氣息的體驗餐廳,歡快的篝火營地,成片的玫瑰花園,新鮮的草坪婚禮,這些在“德豐”都將為您實現。
不忘初衷同發展 以德為本報社會
公司發展了,“德豐”在做好自身發展的同時,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德豐”的水果基地建設中來,用莊園的“明星效應”輻射周邊,帶動農戶的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在周邊村莊推廣“我栽樹,你分紅”的認領模式,與周邊的農戶簽訂認領協議,讓周邊的農戶認領基地內的果樹,免費分享莊園的成果產出。
曾經,為了自己不安分的心,為了自我的證明,選擇創業來踐行生命的遠行!有過成功的喜悅,有過失敗的磨礪。但經歷過風雨的我慢慢的也活過來了,學習著、奮斗者、堅持著?,F在我們企業的名字叫創業園林,擁有了幾個基地,上千畝苗圃。創業園林集團有了一個完整高效的團隊,控股著幾家農業和服務業公司。雖然我們都被稱為小微企業,但我們有夢想,更有著堅定的信念,愿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和責任。就算前路充滿艱險,布滿荊棘,我們都準備好了,我們來了。
我們堅信——歷經風雨必見彩虹!